德国如何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编者按: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一大短板。本文介绍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德国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人民法院报》2023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
蒋惠岭,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特聘教授;王云诗,同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上世纪90年代,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全球化促使欧洲逐渐放宽了对律师事务所的管制。随之而来的跨国律所的设立、合并和结盟导致欧盟的法律服务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今,德国最大的十家律所中有七家是以英国或美国的名字命名的,尽管这些律所的业务主要涉及德国,而且其中大部分律师都是在德国培养的。
当前,欧洲的律师面临着“工作环境国际化”和“涉外法律复杂化”的巨大挑战。只懂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2010年,美国律师协会主席斯蒂芬·扎克在博锐思法学院演讲时曾经预言,法律行业未来十年的变化比过去一百年都要大得多。由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需要全球化的法律解决方案,所以律所必须处理好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和职业服务“商品化”方面的问题,例如可以考虑将一部分法律服务工作分包给印度的律所。
律师执业全球化对法学教育的影响
律师执业活动的全球化最终必然给法学院传统的课程带来改革的压力。
传统法学教育将法学作为一个学科对待,并通过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像律师一样思考”。直到最近,律所和法律继续教育组织才逐步重视法律实务方面的教学指导工作。律师执业的现代化倒逼学校重新考虑目前使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各大法学院开始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技能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建立校外实习项目和法律诊所项目,设置包括“实战技能演练”和“实践经验分享”在内的更具活力的综合性课程。
目前,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法学院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他们必须做好“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法学理论、法律史和国内各个部门法方面保持较高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又要帮助毕业生把自己武装起来,培养处理法律业务的操作能力,以应对越来越快的全球化。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德国法学教育界普遍认为,法学教育需注意以下五个重要因素:
第一,重视法律的背景知识教育而不能只限于“孤岛知识”。除了学习既有的法律条文外,学生们还需要多了解一些跨学科的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们也需要掌握一些实务操作技能(如起草法律文书技能、法律检索方法)。
第二,重视国际化教学。核心课程中应当增加一些包括国际法、法律外语之类的课程,并让学生通过出国留学等方式获得一些国际经历。
第三,坚持“实务导向”。法学院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参加校外实习、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竞赛和训练。
第四,学习“法外”知识。要让学生们注意了解、懂得各国和世界经济形势,丰富商业知识,提升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
第五,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除了针对性很强的法律实务操作能力外,法学院的学生还应当学习必要的沟通技巧、谈判技巧、演讲表达技巧以及项目管理能力,培育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或文化敏感性,以方便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合作。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一直采用“统一法律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即直接将法学院毕业生培养成为法官、律师、国家检察官或公务员。早在两百年前,德国就建立了通过两次国家考试选拔法律职业人才的制度,目的是提高法律职业门槛,保证法律职业素质。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决定他的职业前景,而其就读的法学院的声誉与职业前景并没有多大关系。例如,海德堡大学的声誉比吉森大学要好一些,但海德堡大学学生的国家考试成绩(满分为15分)如果仅为5分,则斗不过吉森大学学生的10分。
因为国家考试成绩非常重要,所以法学院的课程主要围绕国家考试的内容进行设置。假设75%左右的课程要拿来为学生备考而设,法学院灵活安排的课程则只剩下25%了。在德国的42所法学院中,只有博锐思法学院将这种灵活性集中运用在国际法课程方面,而其他法学院所安排的灵活课程还要杂一些。
德国的“博锐思模式”
博锐思法学院是由德国最大的基金会——时代基金会于2000年创立的德国第一所私立法学院。该院为期四年的课程与其他院校的传统法律课程有一定不同,代表了一种令人关注的新模式。该院的办学理念是:不仅要为未来的法律职业人才提供完备的法学教育,而且要提高每个人对国际法律、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背景的了解程度。
博锐思法学院非常重视国内和国际领域的商事法,其中以欧洲和英美地区为甚。学院的大部分教学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特别是在课程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学生们必须积极参加课程学习,并定期由老师对其学习表现提出反馈意见。三年之后,这里的学生可以获得第一个学位——法学学士学位,而这与公立大学的情况很不一样,在整个德国也不常见。但是,博锐思的毕业生质量并不比公立大学的毕业生差,而且他们在四年的学习中至少有两年时间在学习更加国际化的课程,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掌握一些法律实务方面的经验。
博锐思法学院的每个学期仅为三个月,这样更方便学生作出灵活、自主的选择,但对课程也有一些强制性要求:入学时需要具备出色的英语语言技能,入学两年后安排的“海外学期”必不可少(国外学习所获得的学分可以计入学位课学分),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另外一两个法系的法律知识。同时,为帮助学生高分通过国家考试,法学院在四年级特别设置了备考课程。除此之外,法学院提供了成熟的外语课程作为必修课,学生可以选择多种语言的课程,包括法语、西班牙语、汉语和俄语等。第九学期之后,学生可以参加外语考试,获得国际认可的法律英语或法律法语证书。
博锐思法学院坚持国际化教学,并成为德国唯一获美国律师协会批准与美国法学院签订全面交流协议的法学院。来自美国的32所法学院(包括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乔治城大学的法学院)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61所大学的学生可以在博锐思法学院学习一个学期并获得学分。
近年来,博锐思法学院还努力发展跨国法学教育事业。2008年以来,该学院一直是位于伦敦的“跨国法律研究中心”的合作伙伴。该中心由乔治城大学创立,与伦敦国王学院、柏林联合大学、弗莱堡大学、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法学院联合建设。同时,博锐思法学院还是“跨国法学院协会”的成员单位。在协会举办年会时,来自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约克大学奥斯古德霍尔法学院(多伦多)、开普敦大学、德乌斯托大学(毕尔巴鄂)、墨尔本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巴里兰大学(特拉维夫)、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会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和研究项目。不仅如此,博锐思法学院还是欧洲法学院协会、德国—美国律师协会和美国律师协会的成员。
另外,博锐思法学院在法学教育课程体系中还加入了经济学、商业培训等,并由德国领先的商学院——奥拓贝森商学院负责开设。这些课程旨在满足法学院学生的特定需求,侧重于学习决策理论、组织结构、管理理论、公司财务和市场功能理论、法律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以及财税制度等。
博锐思法学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两次实习,每次为三个月。这段时间内,学生可以选择国内外著名律所和公司实习,法律领域和企业中的职业人士也会定期与学生见面。同时,法学院在专业课中增加了修辞课程、求职面试培训、询问证人和其他法律技能的培训。这些课程属于额外增加的学位课,旨在弥补法律专业课程的不足。
该院的通识课将侧重于法律专业之外的知识,但与法律课程的功能相辅相成,如历史、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人权和艺术。为探究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基本问题,法学院设立了“哲学”系列课程项目,每年为学生举办系列讲座,并开设了两个阅读课程。完成“哲学”系列课程项目的学生可以获得哲学专业证书,从而为法学学士学位以及国家考试增加相当分量。
德国模式的重要意义
可见,法学院完全有能力培养出具有全球化视野的职业律师,但前提是要改革传统的法学课程设置,让学生走出国门。在未来,律师的“高管教育”也将展现出它的重要作用。在德国,高管教育的市场每年总计约120亿欧元,但法学院只占其中不到2%的份额。为加强高管教育,博锐思法学院成立了法律职业中心,专门承担那些完成国家考试后的律师所需要的管理技能与知识培训工作,尤其是在国际化环境中如何增进律师对客户业务的了解、提升管理能力、提高领导力等方面的培训。
那么,德国其他法学院必须效仿这种培养模式吗?答案是否定的。毕竟,法律知识和道德素养才是通过国家考试的关键,而商业技巧和管理技能远不如前者重要。尽管如此,法学院还是应当提供此类课程,而且世界顶级的法学院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如哈佛大学法学院为律所和公司律师设立了领导力培训项目,英国的穆勒职业服务公司集团与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合作建立了律所合伙人培训项目。
涉外法律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新市场,国际上对熟悉国际法律环境的优秀执业律师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一律师群体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所以,培养国际化的涉外法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法学院只有提供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才能满足涉外法律人才市场的需求。
本文责编 ✎ 帝企鹅
青苗法鸣文末征稿启事
“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聚焦社会热点讨论与法学学术交流,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分享-交流-争鸣平台,激励更多的青年学人思考和写作。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一、长期征稿
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全新稿酬规则,等你赐稿!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
二、建议选题如下:
1.法学院校、学科发展历史及未来
2.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提升
3.论文写作与案例分析方法
4.学术研究兴趣探索与养成
5.考博经验及读博感悟
6.地方社会治理实例与法治发展
7.民商法学(含婚姻家庭法)基础性问题与前沿热点研究
8.侵犯人身权利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的基础性问题及前沿热点研究
9.其他法律部门(经济法、行政法、环境法)法典化研究
10.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法治问题
11.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研究方法
12.企业合规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13.司法改革举措、成效的实证类研究
14.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推荐阅读
联系我们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zfm18132699180